1999年石破天驚的921大地震,開啟了長期桎梏已久的校園建築,教育部提倡「新校園運動」重新出發。如今已屆滿10年,從百廢待舉而重建的「新校園運動」,到2008年「永續校園推廣計畫」之政策,已明顯看到原住民學校建築有其極大的突破,展露了新校園的風貌。本期關懷「原住民族學校的建築」,與大家分享各個面向的歷程與成果。

 

【原教評論】前教育部政務次長范巽綠,分享921災後校園重建與新校園運動政策制訂與執行過程;成功大學藝術研究所高燦榮副教授,則提供對原住民校園建築民族特色的觀察;以及政治大學教育學系湯志民教授,分享對原住民校園文化藝術表現綜合性的探討。

 

【原教前線】真理大學人文與資訊學系助理教授殷寶寧,提出政策觀察,試圖從傳統建築賦予原住民學校建築的新時代意義;高苑科技大學建築系講師許家彰,由學術觀點探討原住民校園的文化表徵與再現。遠東集團徐元智先生紀念基金會資深秘書胡湘君,讓讀者知道NGO如何參與災後重建,並設立921遠東校園建築獎的經驗;兩位得獎的建築師姜樂靜、林洲民,則分別回顧重建潭南國小、民和國中及國小,分享其重建過程的特別經驗,不論就遭遇到的瓶頸、文化差異與空間革命等,可以說是相當豐富精彩的設計經驗。

 

【校園報導】我們主要分別以921災區重建的原住民族學校,以及非災區的原住民學校建築,提供各校建築的經驗。災區重建的如南投縣的呂仁禮校長(潭南國小)、曾元信校長(平靜國小)、林取德校長(發祥國小)、劉真白校長(仁愛國中)以及苗栗縣的李國海校長(梅園國小)。非災區重建的高雄縣許文寬校長(多納國小)、嘉義縣蔡美玲校長(阿里山國中小)則介紹新校園建築風格。

 

【移鏡借鑑】韓國光州事件發生在1980年,今年正好屆滿30週年。知韓苑執行長朱立熙藉韓國老師怎麼教518,評介518光州事件的轉型正義。

 

【全球視野看民族】世界上約有6千種不同語言,語言多樣性讓世界豐富、多彩又有趣。但據估計,在21世紀結束前,只有5成甚至更少語言會繼續存在。世界各地有許多研究團隊正致力於調查和記錄瀕危語言,為了比對各個田調結果,就需要一個普遍通用的架構。其中最有名也最成功的架構之一就是DOBES。

 

本期諸多文章,主要透過921地震後「新校園運動」,以及2008年「永續校園推廣計畫」等,讓原住民族學校的建築展露具豐富的民族文化與傳統建築特色的面貌,對於原住民學生學習環境、民族文化認同與自信,有極重要的角色。下期將以「閱讀原住民族刊物」為主題,敬請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