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原教界》主題為「原住民族的集體權與個人權」,設定此主題的動機,是正視新局勢,隨著政黨輪替和新政府原住民族政策的推出,諸如原住民族傳統領域、平埔族群正名等議題,勢必挑戰到既有原住民族行政的框架,因此我們需要新一波社會教育與對話,也需要就政策的價值和目標做更根本的思考。 

  本期的【原教評論】分別從官、學、教三個層面談論原住民族的個人權與集體權,以及談論現階段政府之於原住民族的政策狀況與基層的教育經驗體會;【原教前線】透過各領域的權威專家或長期投入的工作者深入淺出的說明與分析,分為教育文化、土地經濟、衛生福利、政治參與四個方向進行探討,從原住民族的加分與升學制度到族語復振的重要性,以及暢談原住民保留地產權私有化的影響,更從醫療長照、實驗研究倫理的角度帶我們探索原住民族衛生福利的狀態與其背後之文化意涵。最後,再透過選舉制度及民族議會的籌備經驗,讓讀者能更進一步瞭解現階段原住民族的政治參與及現階段備受爭議的《原住民族土地或部落範圍土地劃設辦法》。

  除此之外,台灣平埔族群的處境與其追求正名的經驗更是本期【延長線】所要延伸討論的議題。希望能與政府已認定的台灣原住民族做相互比較,加深對原住民族政策與制度上的思考,讓原住民族集體權與個人權的討論變得立體起來。

  另外,主格在南島語系諸民族語言中,是相當普遍的語法功能,本期【原語論壇】延續前期主格的比較,繼續探討人稱名詞的主格標記,希望能讓讀者更瞭解族語的使用;而本期的【全球視野看民族】將帶領讀者到印尼,一同探索印尼的教育體制;【族語顯微鏡】討論原住民族語言書寫符號的問題,共有3篇文章,分別從不同立場來發揮;日本北海道大學愛努‧先住民中心規劃的【認識愛努族】專欄,本期主要探討愛努民族的物質文化「モノ」(mono,物)的過去與現在,希望能讓讀者更深入瞭解日本的原住民族。

  最後,在此深深感謝每一位作者和受訪人,他們的貢獻與分享,幫助我們得以在政策思辯和部落經驗間建立起更多的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