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 日本語 漢語
2010-12-12

原教界36期出刊

歲末年終,原教界不知不覺地邁入了第36期,6年以來累積了不少撰稿者,其中有不少是原住民,書寫出來的文章,可以看做是當前的書面創作之一。本期的目的即在於檢視原住民的書寫及其發展。

 

原住民當前用以思考與創作的語言有二,一為族語,一為漢語。前者是民族存在的特徵,後者是民族之間溝通的橋樑。無論族語或漢語,均是原住民族創作的利器。本期的特色也在於呈現這兩種語言的寫作,因而運用許多雙語對照的編排,鼓勵使用本族語言創作的結果,共計有15篇是雙語,占本期文章的半數。

 

【原教評論】由教育部國語會曹逢甫主任委員、開南大學趙順文教授、族語作家曾瑞琳老師(賽德克族),分別從政策、學術、自身書寫經驗等三種觀點,展望原住民文學的未來。

 

【原教前線】從維基百科的南島語言版本開始談起,南島語系1,257種語言當中,已出現26種民族語言版本的維基百科,然而獨缺台灣原住民族語言,台灣建置閩南語版維基百科的經驗或可做為借鏡,盼望台灣原住民族也能努力寫出自己的維基百科。

 

原住民漢語書寫的推動與彙整,《山海文化雙月刊》居功厥偉。原住民漢語作品的譯介,以《台灣原住民族文學選》日語譯本最具代表性。族語文學的大量生產,歸功於近幾年來教育部所舉辦的「族語文學創作獎」,集結而成2本作品集,共收錄了85篇作品。

 

台灣原住民族有7族具備族語聖經譯本,可視為族語書面文學的開端,【延長線】精選4個族語來闡析。族語翻譯文學《阿美語伊索寓言》的產生,應是奠基於此基礎之上的發揮。

 

巴蘇亞.博伊哲努(浦忠成)的最新力作《台灣原住民族文學史綱》,綜觀原住民族口傳文學及作家文學,【新書書評】邀請林瑞明教授與蔣為文教授分別從文學觀點和語言觀點來加以評論。

 

配合本期主題,【原語論壇】請族語創作者思考本民族對於「文學」的概念。4位作者均曾獲得族語文學創作獎。

 

過去的原住民族教育,相當依賴非語言的方式來傳播,如雕刻、編織、服飾、樂舞等。將來的原住民族教育,必須倚賴語言與文字來傳承,族語創作與漢語創作是兩條支流,在不輟的筆耕當中,我們期待兩者能夠匯流成汪洋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