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 日本語 漢語
2013-08-28

交流成果 原民中心再辦台日研究論壇

原住民族研究中心28日主辦第六屆台日原住民族研究論壇,邀請日本民族學界具領導地位的「日本台灣原住民研究會」研究群,來臺學術交流。

 

本次論壇共安排三場次研究成果交流和一場綜合座談,第一場次主題「歷史與文獻Ⅰ‧物質文化與社會」,由民族學系主任張中復主持。日本橫濱國立大學名譽教授笠原政治認為,近年臺灣原住民的民族認定議題持續受到關注,有必要重新考察日治時代的原住民族分類方式,分析原住民分類文獻。

 

大阪産業大學準教授足立崇則從臺灣總督府蘭嶼調查資料中,重回1897年3月的紅頭嶼,追尋拍攝照片的人事物。

 

另外在臺日博物館研究對話方面,大阪國立民族學博物館教授野林厚志介紹預定展出的臺灣原住民展示內容,並討論民族誌展示帶來的學術與社會意義;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副研究員林志興則敘述日本岩佐嘉親先生捐贈南太平洋研究文物的機緣脈絡,探討捐贈文物產生的意義及新研究方向。

 

第二場次「歷史與文獻Ⅱ」由政大日本語文學系教授傅琪貽主持,日本立教大學亞洲地域研究所研究員紙村徹探究牡丹社事件後,排灣族paliljaliljau(首長國)統治體制,交換贈與型態的三種演變及此體制在排灣社會的意義。

 

福岡大學人文學部準教授宮岡真央子探討臺灣總督府塑造「義人吳鳳」的信仰、政治權力、記憶遺留,是否對現今的原住民族潛伏政治暴力的可能;政大民族學系助理教授陳文玲主張東臺灣的族群關係研究,需透過各部落的血親姻親研究才能分辨民族關係,透過太麻里溪流域Maledup部落系譜研究,實證部落中排灣與魯凱通婚盛行,頭目家族兼具兩族血統。

 

第三場次主題「變遷與適應」,由環球科技大學榮譽教授蔡中涵主持,民族學系博士生陳誼誠透過阿美語族語認證資料蒐集,評估發現阿美族語言的活力並未在語言振興上出現明顯成長,未來振興行動應加強學生對民族文化的認同;民族學系副教授王雅萍則從參與觀察原住民部落學校的籌辦經過,期盼落實原住民主體教育權。

 

原民中心統計,今年研討會共發表九篇論文,一展臺日雙方近一年對於臺灣原住民族的研究現況,歸納發現日方著重文獻分析,臺方著重原住民族現代議題,彼此交流切磋對話。

 

綜合座談則聚焦臺日原住民族研究論壇未來走向,笠原政治表示,日本目前約30位學者從事臺灣原住民族研究,其中三分之一來臺參與這次研討會,可見日本學者的重視。原民中心主任林修澈認為,類似小規模研討會的論文質量較高,意見可充分交流;而蔡中涵、林志興則提出未來跨研究領域或跨地域研究的可能性。

 

 

學者與會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