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冬天,我們到屏東大武山探訪排灣族舊部落,這趟尋根之旅除了讓我們感受到自然與傳統文化結合的美麗,意外的收穫是看到屏東縣原住民文教協會,號召志工們整理部落廢棄的空間,讓原住民小朋友,課餘能有地方可以看書、學電腦。教育不只是學校的責任,家庭更應該要付出,但是當大部分原住民家庭沒有能力來教育孩子時,我們的社會若能提供關懷與幫助,培養他們有最基礎的學習能力,那就從「閱讀」開始吧。

 

三篇「原教評論」,由武曉霞科長告訴我們公部門在推動閱讀計畫的願景;林修澈教授則提出書籍內容適合性的問題,應該要有一份好的書目提供學校或家長來選擇;梁明輝理事長告訴我們部落的原住民孩子遇到的困境及民間力量可以發揮的功能。「封面故事」提出,部落、學校已經有足夠的圖書了,目前比較需要的是有人能帶領孩子們閱讀。

 

環繞「閱讀」的主題,「原教前線」規劃7篇文章,首先希望大家瞭解教育部所推動的「焦點三百」計畫,接著體檢大專院校圖書館是否有足夠的原住民題材圖書。我們報導「黃金愛閱屋」的贈書活動與田哲益用募書方式來建立教會圖書室,從企業到個人的捐贈,這股力量持續在民間進行。偏遠地區面臨的圖書館距離偏遠或書籍管理問題,「行動圖書館」提供解決之法。派出所竟然可以成為民眾閱讀的空間,「長良派出所」的案例提出另一種思考,偏遠地區的派出所,和民眾的距離最近,除了地理條件的優越,警民若能成為一家,對不良風氣的矯正,可提供正面的意義。另外,行政院原民會在閱讀的人力與空間資源上推動的「部落學習團體」與「圖書資訊站」計畫,其成效值得密切觀察。

 

「人物群像」規劃的兩篇文章,引導我們認識兩個用心經營閱讀的案例。第一個是南澳鄉圖書館的前館長杜明映,借用她的理念與經驗,相信可以提升圖書館的借閱率。第二個是陳麗雲醫師領導的「花蓮新象社區交流協會」團隊,看看他們如何借用讀書會的方式讓孩子們更親近閱讀。最後,我們推薦梁明輝的《原鄉教育希望工程:以屏東縣原住民部落為例》,本書讓我們看到民間組織在部落推動「閱讀」的成功案例。

 

閱讀是台灣目前積極推動的教育計畫,而且特別針對偏遠地區的孩童,本期原教界就以閱讀做為主軸,分別從書在哪裡、書的內容、怎麼推動閱讀的核心問題來看「原住民學生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