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群堅持民族教育理想的原住民教師,選擇在原鄉部落的學校任教,卻居住在鄰近的平地鄉鎮市,每日往返於部落與學校之間,雖然耗費許多時間、精力、金錢,常須跋山涉水,但卻甘之如貽。居住在交界區的本族教師日益增加,而居住在原鄉學校所在地的本族教師日益減少,儼然成為趨勢,交界區的民族教育問題,與本族教師的生存條件息息相關。

 

本期目的即在於探討原住民教師的交界區居住與原鄉服務的情況,以交界區的原住民教師的親身經歷為出發,由他們各自闡述其教學生涯與心路歷程。

 

【原教評論】由高雄市原民會副主委谷縱‧喀勒芳安、台中教育大學蘇桂美老師、南投縣清境國小詹素娥校長,評析當前原住民教師的居住與任教情況,以及回鄉與不回鄉的意願,詹校長也以住在交界區的親身經驗,提出對於原住民教師的期許。

 

【原教前線】邀請8名住在交界區的原住民教師親自寫出其任教的歷程與通勤的甘苦,這些教師(包括校長、主任)的分布從北到南、從西到東,目前均住在交界區,足以呈現整體的面貌與當前的問題。另外也收入3個特殊個案,分別從原鄉觀點(蘭嶼和南庄)和都市觀點(新北市)細說其返鄉任教與未返鄉任教的心境。

 

【人物群像】透過已故的布農族文化教育專家全紹仁的小傳,可以窺探時代巨輪之下的民族菁英的教育歷程。【原語論壇】計有7篇,由語言學者和本族人共同研討布農語的書寫規範,尤其是字母大小寫的議題,需要尋求共識。

 

【全球視野看民族】概述美國原住民族的語言發展,同時以美國美斯夸基族(Meskwaki)為例,探討該族的法律獨特地位(Craig Klafter教授撰稿)和族語保存情形(Conrad Brown老師撰稿)。封底【原語詞典】亦配合全球視野看民族的精神,以美國原住民族吉布瓦語為例,由明尼蘇達大學美國原住民族研究學系(Department of American Indian Studies)的本族人助理教授Brendan Fairbanks提供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