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歷史上任何朝代或國家觀點,原住民族史在台灣史的地位可說是微乎其微,且刻意忽略原住民族的存在,毫無歷史地位可言。19 80年代初,原運興起,原住民族主體意識抬頭,在原住民族各級民代的問政推促下,一方面強力抨擊統治政權與主流社會傳統揭示的「原住民族無歷史」或「台灣歷史400年」等論述;另一方面則要求政府應編列預算編纂各族史,並為各族抵抗事件史建立紀念碑或公園,以紀念先祖為族群奮戰的事蹟與精神。

 

1996年底,原民會成立,即推動一系列原住民族史調查研究計畫,乃至於建立紀念碑及文史館等措施,試圖逐步建構具原住民族史觀的原住民族史。2000年政黨輪替,開始重視建構台灣史主體性,在大專校院廣設台灣史、台灣文學以及台灣文化等研究所,並開設原住民族史及其相關課程,在一定程度上也促進了原住民族史教育及相關研究之發展。

 

近期更因歷史、社會與公民等教科書對原住民族歷史及文化的輕描淡寫、甚或曲解,族人起而抗議並具體檢視涉及原住民族史及其相關內容之教科書等,顯示台灣原住民族社會及主體社會均重視台灣主體性與原住民族史教育之發展。

 

「原教評論」邀請前原民會教文處處長汪秋一,從政策面探討長期被忽視的原住民族史教育;政治大學台灣史研究所教授戴寶村則以其長期關注並推動台灣史主體性的視角,強調原住民族史教育是台灣史不可或缺的部分,並認為應以多元及本族觀點認識現階段原住民族史教育;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學系副教授林素珍則從其實際教學經驗與研究,提出應以更寬廣的視角來看待原住民族史教育。

 

「原教前線」分為二個重點,一為介紹各教育階段的歷史教學方法,如和順國小以戲劇融入歷史教學、大學通識課程「近代台灣歷史與人物」、以及透過數位博物館融入歷史教學等。二則藉由不同歷史事件紀念碑或公園的設立,介紹「大港口事件紀念碑」、「加禮宛(達固湖灣)戰役埋石盟約」、「撒法度(Safato’)祭祀場」、「四林格紀念碑」、「霧社事件紀念公園」、「拉瑪他星星紀念碑」、「烏來高砂義勇隊主題紀念園區」,乃至於海外紀念原住民族高砂義勇軍紀念碑等原住民族重大歷史事件。「延長線」即除了透過學校教學或設碑形式以緬懷先祖事蹟外,亦可透過漫畫、紀錄片或電影等形式記錄原住民族史。

 

「原教會議」即時報導有關近期原住民族爭取歷史詮釋權所舉辦的「體檢教科書813行動」、政大原民中心執行辦理「原住民族語言教材《文化篇》編輯研習會議」,以及「2015台灣原住民族與大陸少數民族發展研討會」的會議實況。